> 文章列表 > “催开已奏清平调”的出处是哪里

“催开已奏清平调”的出处是哪里

“催开已奏清平调”的出处是哪里

“催开已奏清平调”出自宋代周必大的《适蒙折简见约烹茶再次前韵》。

“催开已奏清平调”全诗

《适蒙折简见约烹茶再次前韵》

宋代 周必大

清明过后日初迟,春服成时瑟渐希。

浪蕊总随流水远,名花独待羽觞飞。

催开已奏清平调,唱彻犹须金缕衣。

活火新泉太清绝,何如沉醉咏而归。

《适蒙折简见约烹茶再次前韵》周必大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适蒙折简见约烹茶再次前韵》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周必大。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清明过后日初迟,

春服成时瑟渐希。

浪蕊总随流水远,

名花独待羽觞飞。

催开已奏清平调,

唱彻犹须金缕衣。

活火新泉太清绝,

何如沉醉咏而归。

译文:

清明过后阳光显得稍嫌迟疑,

穿上春装的时候,瑟琴声渐渐消失。

荡漾的花瓣随着流水远去,

美丽的花朵独自等待着翩翩而至的饮宴。

催促着花朵绽放,已经奏响了清平乐,

声音传遍了四方,仍需身穿锦缕之衣。

活力四溢的火焰和清澈的泉水,

何不像沉醉其中,吟咏后再回归。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清明时节过后的春日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活的热爱。诗人通过对春天的描绘,展现了一种温婉、宁静的意境。

首节描述了清明过后阳光变得稍显迟疑,反映了季节的变迁和时光的流转。第二节以花朵为象征,表达了花朵的美丽与等待,暗示着美好的事物需要等待和期盼。

第三节中,诗人运用音乐的比喻,将花朵绽放的过程比作奏响的乐曲,将花朵的美丽传遍四方。这里的金缕衣指的是华丽的衣袍,意味着美好的事物需要适时地展示和欣赏。

最后一节描绘了活力四溢的火焰和清澈的泉水,诗人呼应自然景观,调动读者的视觉和感官,传达出对生活的享受和沉浸其中的愿望。

整首诗词以清明时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同时也传递了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意境,使读者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和生活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