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自古高安欠学宫”的出处是哪里

“自古高安欠学宫”的出处是哪里

“自古高安欠学宫”的出处是哪里

“自古高安欠学宫”出自宋代姚勉的《送周县尉满秩归》。

“自古高安欠学宫”全诗

《送周县尉满秩归》

宋代 姚勉

自古高安欠学宫,新庠赞立竟谁功。

青青子佩争弦诵,总在先生化育中。

《送周县尉满秩归》姚勉 翻译、赏析和诗意

《送周县尉满秩归》是姚勉创作的一首宋代诗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自古以来,高安一直没有学宫,

现在新的学堂建成了,到底是谁的功绩?

青青子佩(指学子)争相拨动琴弦吟诵,

都是在先生的教化中茁壮成长。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幅关于教育的画面。诗人以高安地区缺乏学宫为背景,表达了对新庠(学堂)的赞美和对教育的重视。他观察到学子们争相拨动琴弦吟诵,以此来表达他们在先生的教导下茁壮成长的喜悦和感激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学宫建设和学子们学习的描绘,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关注和赞美。诗人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直接切入主题,向读者展示了教育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诗中的\"青青子佩\"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学子们挥动琴弦、吟诵的情景,凸显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这句诗意蕴含深厚,既表达了学子们对学习的热情,又暗示了知识的传承和文化的延续。

诗人用\"先生\"一词来称呼教师,彰显了教育对于塑造学子们的人格和道德的重要作用。诗中的\"化育\"二字,传递了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暗示了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总之,这首诗词通过对教育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教育事业的赞美和对学子们的鼓励。它强调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教师在培养学生中的关键作用。这首诗词既有着历史背景的独特性,又具有普遍的教育价值,让人们对于教育的意义和力量有所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