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列表 > 劳动法关于拖欠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拖欠工资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拖欠工资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拖欠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未能在规定的支付期限内及时足额地支付劳动者的工资。具体规定如下:

1. 工资支付周期 :工资一般至少每个月支付一次,工资支付周期通常为每月一次。如果用人单位实行周、日、小时工资制,则支付周期相应地变为一周、一日、一小时。

2. 无故拖欠工资 :用人单位不得无故拖欠劳动者的工资。如果拖欠工资,用人单位可能需要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能面临赔偿金。

3. 支付时间 :工资应当以货币形式按月支付给劳动者本人。如果超过自然月结束的30天未支付工资,通常被视为拖欠工资。

4. 法律责任 :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可能构成违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或诉讼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在某些情况下,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5. 特殊情况下的延期支付 :用人单位遇到非人力所能抗拒的原因,如自然灾害或战争,导致无法按时支付工资的,可以暂时延期支付,但需征得本单位工会的同意,并且延期时间有最长限制。

6. 赔偿与经济补偿 :如果用人单位拖欠工资,可能需要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报酬、经济补偿,并可能面临更高比例的赔偿金。

以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关于拖欠工资的相关规定。

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

拖欠工资如何计算赔偿金?

劳动法对农民工拖欠工资有何特殊规定?

劳动法规定工资拖欠的支付周期是多久?